今年以來,我市一手抓農村疫情防控,一手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,穩住農業基本盤 ,筑牢“三農”壓艙石。據統計,一季度全市農牧漁業總產值209億元左右、同比增長3%,農牧漁業增加值108億元左右、同比增長2.3%。 據了解,今年春種春耕有序展開,夏糧豐收基礎筑實。春耕備耕期間,市農業農村局加強農資調運保障,種子種苗、肥料、農藥、農膜等農資儲備充足,能夠滿足春季農業生產需要。全市共調運儲備肥料7.68萬噸、農藥 186噸、各種優良種子1042萬公斤。目前,全市4萬多家農資經營戶、3691家農藥經營門店已全部復工,春季化除、小麥防治用藥已基本到位。目前全市在田小麥518.1萬畝,苗情長勢整體好于去年,現已平穩進入孕穗期,奪取夏糧豐收的基礎比較扎實。據監測分析,小麥一類苗占比45.75%,比上年提高1.53個百分點;二類苗占比48.57%,比上年提高1.91個百分點;三類苗占比5.68%,比上年降低3.44個百分點。 目前,蔬菜供銷恢復正常,豬禽魚糧價格基本穩定。市農業農村局加強了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監測、穩產保供和科學研判,暢通農產品出貨綠色通道。目前全市蔬菜在田面積161.3萬畝,蔬菜價格正逐漸回歸正常水平。養殖產能逐步恢復,一季度全市生豬存欄152萬頭,能繁母豬存欄14.4萬頭,同比增加7.22%,生豬出欄78萬頭;牛存欄8萬頭,同比增加50.9%,出欄1.4萬頭。家禽存欄4806萬羽,同比略有增長,家禽出欄5777萬羽。牛奶產量28161噸。一季度水產品產量4.16萬噸,目前全市364個水產養殖場全部復工,產量正在恢復。同時線上農產品營銷成了新亮點,據初步統計,今年以來農產品網上銷售同比增長10%以上。 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。自2月1日開始,市農業農村局先后分兩個批次為26家企業共申請貸款約6億元;積極協調江蘇銀行徐州分行等金融機構,特事特辦、急事急辦,全市40多家企業共申請貸款約10億元以上,目前資金陸續到位;及時對2019年新獲批1家國家級龍頭企業、12家省級龍頭企業進行財政獎補,目前290萬元獎補資金已撥付到位。截至目前,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共有340家企業復工,復工率98%。全市受疫情影響的71個扶貧項目已全部復工,復工率100%。 此外,“三農”領域補短板工作穩步展開。農村環境整治成效明顯,完成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評估和各縣(市)區美麗宜居村莊的考核工作;省住建廳高質量發展考核組抽查我市美麗宜居鄉村創建情況,達標率為128.7%;27個試點村莊通過市級特色田園鄉村驗收,命名為“徐州市特色田園鄉村”。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。今年全市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61.4萬畝,發展高效節水灌溉6萬畝,總投資11.20億元。一季度,高標準農田項目已完成了選項入庫、初步設計編制、專家評審、年度實施計劃上報等工作。 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。機器換人實現新突破。今年的春耕備耕期間,各地普遍重視對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應用,統防統治普遍采取無人機作業的方式進行。農機的普遍應用,推動了農機合作社的發展,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市創建提供了新動能。春耕備耕期間,全市共投入農業機械2.2萬余臺次、無人機飛防900余駕次、噴桿噴霧機噴防1萬余臺次,農機在春耕備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。一季度,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帶動社會投入2350萬元,同比增加146%。 農業社會化服務有了新突破。為解決農業用工短缺問題,各地注重推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、跨區作業、訂單作業等社會化服務模式,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。市縣農業農村部門通過網上培訓、遠程對接、現場指導等形式,基本實現線上線下春耕備耕技術服務的全覆蓋。這些新的特點和亮點工作,也為我市后疫情時期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,拓寬了創新發展思路、奠定良好發展基礎。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進一步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,扎實推進“三鄉工程”,促進人才下鄉、能人返鄉、資本興鄉。確保夏糧生產,發揮“三農”壓艙石作用;加快恢復生豬生產,盤存量、擴增量、挖潛能;加快建立防止返貧機制,全力解決返貧致貧的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。推廣“防貧險”,建立防返貧政府救助基金,堅決避免出現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等重點工作,努力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,確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各項目標任務。 |
- 上一篇:產品質量和環境可持續性是第一位的
- 下一篇:優質小麥領跑農業產業化高質量崛起